楊家秘傳太極拳

竭誠歡迎 謝謝您的到訪!


25th 週年慶 計時 !

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

~~練太極拳真會損傷膝蓋嗎?


曾見報登一患者問診膝痛,醫生不問它由,却問是否練太極之故。亦有同好忠告,太極百好唯于膝不好。遍視浸淫太極者,膝之損傷大有人在。余早年熱衷登山致膝受損,近年改練鄭子太極後,仍悸悸然不敢過逾,唯恐遇明師失正果,入寶山而空歸,故爾尤爲重視膝之保護。且問:練太極拳果傷膝蓋乎?

然,亦不然。何也?然者,師不得門,法不得當,欲不傷而不可得。不然者,得遇明師,依法習練,欲傷而不可得耳。

現代太極如競賽套路者,拳架舒展而架大,動作規範而嚴整,其對下盤要求甚高。衆多好者欲求穩固,不知根乃從松而得,却一味低架長時苦練,久之膝部鄢能不傷耶?

傳統太極如楊氏鄭子者,拳架緊凑而架小,立身中正而偏隨,上松下沉胯爲軸,內外相合意爲先。其立足虛實分明,其進退源于湧泉,其轉胯活潑如油。如此依法習練,膝部又鄢能受損耶?

承蒙恩師鄭子太極拳謝昭隆師父之教誨,積習練鄭子太極之體會,拙以爲練太極而欲不傷膝者,似可從漸進、定膝、松胯中求之。

護膝須當漸進。曼髯宗師喻練拳如叠白紙,貴在堅持每天七分鐘。雅軒宗師則言太極功夫要像燻臘肉一樣,急不得慢慢來。恩師亦反復叮囑切忌貪多,初練若感膝痛,即須暫停休息,俟恢復後再練。待站樁練拳日久,關節漸生力量,氣能過膝沉足,自不會有酸痛不適情形也。

護膝重在定膝。膝之損傷者,多爲骨膜磨損。何以故?或架之過低,或屈之過久,或扭之過劇。凡此三類,皆爲傳統太極所不取也。恩師授拳時,嚴依楊家“十要”而授,立身中正,虛實分明,實腿微屈,肘膝足相合,膝尖不逾足尖,尤强調腰胯旋轉時,實轉之膝不能絲毫晃動,否則即爲轉膝而非轉胯,既于拳理不符,亦于力學不符,且于膝有害而無利也。

護膝務求松胯。胯即髖骨,承上啓下,實爲人體之中軸,在太極中至爲重要。蓋松胯方能體轉自如,松胯方能氣沉接地,松胯方能上下貫串,故爾拳經有“主宰于腰”之說。傳統太極以求松爲要,然全身之松,却以松胯最難。但若胯松不够,轉胯必致膝晃,久之膝部骨膜則磨損疼痛耳。

故耳,膝之傷與不傷,實與太極本身無關,而與太極練法相聯,又焉能草以練太極而定診乎?老子云:“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”不笑不足以爲道,不明不堪以爲道,嘆哉!

(本文由福建有緣拳社一期入室弟子劉世和師兄提供)

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

5/14 養生G班輪值心得分享

Dear All:
很感謝汪教練,5/14我輪值那天教練針對「進步撩臂撲心掌」及「倒攆猴」對我的指導,讓我受益良多,尤其很多細節的部分,如「倒攆猴的轉腰身」、「撩臂撲心掌時要注意立身中正」及「收尾閭的方法」等,事後我針對教練的指導,自我練習並上網查了
一些資料,以下是我摘要的幾個重點,希望跟大家分享,日後還望教練們能多給我指點。
1.倒攆猴的外形如一個滾動的太極球。如果結合拳架節節貫串的概念,左腿後退,左腳一落地(取之於地,發自於腿 ) 勁自左腳掌、踝關節、膝、左胯、桅底、命門、大椎、右肩關節、右肘關節、腕。由左腳至右掌,節節貫串通過九個大關節。整個倒攆猴,陰陽在不停地調濟,平衡亦在其中。
2.「收尾閭」能夠致使丹田向前向上凸起,氣自然而然沉於丹田,比較容易將身體的重量沉落於坐實的腳底,另外「收尾閭」對於我們脊椎的保健也是有很大的幫助,收尾閭的好處在於可以讓你的脊椎位置回歸到最舒服的位置,換句話說可以把脊椎拉直, 讓脊椎液能順利地上下流通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淑慶

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

~太極拳週年慶活動感言~

景美松柏太極拳週年慶美好回憶
  • 這次松柏太極拳週年慶於100年4月30日在金山活動中心舉行,感謝承辦I班的辛勞與用心,會場的佈置,標語的貼切,顯示了太極拳的精神與毅力,充满了文藝氣息,不論靜態的文稿內容,動態的活動,均精細週全,室內的慶祝活動有:團體班級的表演、個人優異的示範表演、更有汪教練黃教練的示範表演、腦力激盪的抽獎問答,使活動更達另一高峰,大家都歡欣鼓舞。
  • 午間享受豐盛的餐敍,增進彼此的友誼,下午的健行踏青,真是養身健體,有益身心活動,大家都過了一個愉快的週年慶活動。
  • 太極拳週年慶美好的回憶外,還是充滿了感恩的心,感謝總教練 周老師 汪教練及黃教練的熱心教導,學員們對太極的學拳練拳,順式呼吸,自然輕鬆,重視其形、意、氣,養身修心,更注重於技法、功架,使學有所得以增進健康,在此致上所有學員誠肯的感謝。  
  • G班 李荃英 100.5.9

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

週年慶 活動剪輯(1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*媽媽節快樂!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踏青活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優雅的園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*養生I班曾班長與熱心支持的先生